日期:2022.09.21浏览次数:
“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党的十八大尤其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及文旅融合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
牢记嘱托,奋勇前行。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当前,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更有魅力,增添活力,“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了更好联结,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并举推进文旅融合
“我们来敦煌旅游,就是为莫高窟来的。出发前,我就预约了门票,没想到一大早就这么多人。”日前,北京游客张先生和夫人利用年假到甘肃旅游,深度体验了这里的大漠落日和博物馆热。“每次旅游,我们都喜欢选择那些兼具厚重历史和美丽风光的目的地。几乎每到一地,博物馆都是必须打卡的地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2018年3月,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作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
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坚定落实中央部署,顺利完成机构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理顺体制机制,优化职能职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塑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各地陆续出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政策文件,不断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
2019年12月,北京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从资源利用,空间布的局,产品业态,公共服务,市场管理,对外交流,保障措施7个方面提出26条举措;2020年4月,广东推出《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 - 2022年)》,提出实施红色文化和旅游提质升级,岭南特色文化传承利用,粤美乡村文旅振兴等九大重点工程……
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推动下,文化和旅游以资源融合,服务融合,产业融合,交流推广融合为重点,形成了优势叠加的良好局面。
在此背景下,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的历史文化游,红色旅游规模和热度全面攀升,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故宫,三星堆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在节假日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今年8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旅游演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蓬勃兴起。“正可谓“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以文塑旅丰富产品内涵
“落吊桥,开城门,迎贵宾。”随着鸿胪寺卿一声令下,一台融合千年古都历史与丝路风情的文化盛礼,一场重现盛世大唐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正式开启。这场注入盛唐文化元素的西安城墙大唐迎宾仪式自1996年“世界古都大会“首次亮相以来,已经成为西安的标志性旅游产品,广受游客喜爱。
从承载着人们对“世外桃源”想象的武陵源,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芙蓉镇,再到赴一场“长桌宴”喝一次“高山流水”酒的西江千户苗寨……事实证明,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盘点文化家底,提炼人文气质,探索文旅融合之道。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引导旅游市场主体加快创新,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市场需要更具特色,更具内涵,更具吸引力以及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文化资源,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等文化元素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让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内容更具吸引力,也能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深刻地感悟中华文化之美,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她还举例道,黄山迎客松之所以成为黄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不仅是松树形态之美带来的感官吸引,更重要的是黄山松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
与此同时,文化元素的融入,文化主题的打造,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成为各地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塑造个性化服务的重要路径。从文化主题酒店,民宿,到主题公园,特色街区,再到地域美食,旅游演艺……文化要素正在全面融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为游客提供深度感知目的地文化的多元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以旅彰文增强保护动力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对文化的抢救,传承和弘扬的过程。
今年暑期,罕见的晴热天气让南方各省苦不堪言,持续的高温却让贵州省丹寨县这座年平均气温在12.6℃- -17.2℃的南方小城备受追捧。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涌入“云上丹寨”星罗棋布的非遗院落,体验惬意曼妙的田园时光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丹寨拥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等8项国家级,17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非遗场所48处。据统计,今年6月底以来,丹寨主要非遗场所共接待非遗研学游客批926次,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丹寨县黔山古纸合作社,千年传蜡染制作工坊,丹笼鸟笼制作工坊等非遗场所接待非遗研学游人次均过万。
刺绣,剪的纸,竹编,漆艺,泥塑,昆曲,京剧……传统非遗技艺与旅游碰撞出了“活力”,技艺传承人更多了,展示舞台更大了;西藏的布达拉宫,云南的丽江古城,景德镇的古窑遗址等文化遗产与旅游碰撞出了“火”花,伴随着到访游客的增多,遗址修葺保护得更好了,文化内涵传播得更远了。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这就是我课本里学到的京杭大运河啊,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明清时代,忙碌在这条河上的“漕运”,曾经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一条“生命线“。”来自内蒙古的黄女士一家到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旅游,看着滔滔河水,思绪万千。遥望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的京杭大运河,昔日”帆樯林立,万舟骈集”的盛景仿佛在眼前展开。
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贯通中华文脉,诠释生态文明,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人们徜徉于国家文化公园,既可以感受到国家伟大,历史震撼,也可以体会到静水深流,海纳百川。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展望下一个十年,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所说:“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
笨鸟(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5-2017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7015477号-1- 文化旅游-- 旅游策划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3833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
友情链接:
旅游策划
金佛山旅游策划
峨眉山旅游策划
茅台古镇旅游策划
綦江老瀛山旅游策划
赤水丹霞旅游策划
土城古镇旅游策划
安居古城旅游策划
小三峡旅游策划
白帝城旅游策划
丙安古镇旅游策划
赤水河谷旅游策划
飞龙寨景区规划
云门囤景区规划
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
净心谷景区规划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规划
灵巫洞景区规划
四川百岛湖景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