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0.25浏览次数:
(一)行业概况
1、旅游业概述
从广义上而言,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的统称,是以旅游者为对象, 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服务和商品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涉及的相关产业包括餐饮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业、零售业和娱乐服务业。
2、旅游业发展现状
(1)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1)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从全球范围看,现代旅游业开始于十九世纪中期,到上世纪50年代,世界旅游业开始具有一定的规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行业收入增长速度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据《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统计,1950年至2010年的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达6.90%。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2013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显示, 2012年旅游业对世界GDP总量的直接贡献为2.10万亿美元,全部贡献(包括直接、间接和引致贡献)为6.6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30%,比2011年上升3.00%。
2)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亚太地区增长快速
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 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世界旅游业的影响逐步深入,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被打破,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 亚太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首选目的地, 从而形成欧洲、 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2030年全球旅游展望研究报告》,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入境游客人数预计将由2010年的2.04亿人次增加至2030年的5.35亿人次,成为新增入境游客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占世界旅游市场的主要份额。
3)旅游呈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与时俱增,恩格尔系数则与时俱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恩格尔系数已下降至20%~30%,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同时又实行每年5~52天不等的在职带薪休假制。有些发达国家甚至打算实行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5小时、每周工作20小时,并进一步延长带薪休假时间,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加。因此,在“可支配收入增加”及“闲暇时间增加”两大因素的驱动下,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开始选择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最重要的市场方向,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百慕大、巴哈马、开曼群岛等,旅游经济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旅游业收入占其国民收入的50%以上,世界已经迈入了“旅游时代”。
4)旅游业与周边产业紧密联动
一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管理信息化、旅游装备科技化。在线旅游预定业务、电子旅游信息、电子签证和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旅游业的市场环境,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在改变旅游业的面貌。二是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事业产业的结合成为亮点。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存在的。如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的文化体育盛会,既可以为主办国带来强劲的旅游客源和旅游收入增长,又可以传播本国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国家形象。三是旅游业直接促进了与其密切相关的酒店业、餐饮业、服务业和百货及奢侈品消费。
(2)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和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1)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济萧条,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旅游产业尚没有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已经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之一。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收入从2006年的6,229.70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4,195.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00%。
近十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和出游人数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5年国内旅游总人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195.10亿元,入境旅游收入1,136.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及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旅游业已经步入爆发式增长期
研究表明,“当城乡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每增加10%会有1%用于旅游;当城乡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每增加10%会有2~5%用于旅游;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 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带薪休假”逐步落实,汽车时代全面来临,用于旅游的花费越来越高,旅游消费将成为一种刚需,旅游形式将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转变,大众旅游时代将全面来临。
3)从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看,以“观光旅游”、“中短距离旅游”为主,旅游消费尚待进一步升级
旅游产业发展呈现阶梯性态势:在第一阶段,游客的旅游大体是观光,目的是看世界,丰富经历,出行方式大多是团队,选择的目的地主要是名胜古迹、名山名水,以拍照片为主,游客在此过程中往往较疲惫。第二阶段,游客旅游目的增加了休闲的需求,目的地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城市周边、自然山水、农家乐园和休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人们的徜徉之地,从容游玩日益成为一种爱好和时尚,消费程度加深,出行方式中散客、家庭自助式、自驾游的比例大大增加,开始超过团队方式,出国旅游也日渐增加。到第三阶段,人们的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多样化,目的地选择更在乎环境的优雅和设施的品位,停留时间大大增加,一地滞留型和第二家园式的休闲旅游日渐成为有消费能力者的爱好。其目的不再是为了猎奇或是长见识,而是休憩身心,尽享天伦和自然之乐,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很快,但观光旅游仍处于主体地位,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项目比较少。就旅游的地域性和时间期限而言,一般以中短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相对较少;旅游时间期限较短,一般多为二、三天或三、五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一周以上旅游的比较少。我国旅游业目前尚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过渡的阶段, 还没有真正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时代。
4)城镇居民依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花费差距缩小
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城镇居民旅游收入与农村居民旅游收入基本保持在8: 2比例左右,城镇居民旅游依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下图为2006年至2015年我国旅游收入结构图:
从人均旅游花费看,近十年来旅游人均花费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从2006年的766.40元上升至2015年的985.50元,增幅29.00%;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从2006年221.90元增长至2015年554.20元,增幅149.75%,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增长速度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 与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的差距正在缩小。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未来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将进一步增长,对旅游业的贡献将不断增加。
(3)我国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定义
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红色旅游”概念,此后,红色旅游便逐渐兴起而发展。 2004年1月,由江西发起并联合陕西、福建、河北、广东、北京和上海签订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 , 决定就发展红色旅游进行区域协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链。同年,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将红色旅游定义为: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005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国务院持续颁布《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者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进一步促使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2)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轨迹
我国现阶段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传统开发模式; 二是将目的地建设为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体验经济开发模式; 三是混合开发模式,将传统型与体验经济型有机结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项目。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主要由革命纪念地演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演化为红色旅游景区。
3)我国红色旅游行业的规模
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两个规划纲要的推动下, 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人数达到10.27亿人次,红色旅游景区达到249个,综合收入达到2,611亿元。另据统计, 2016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1.47亿人次, 同比增长11.7%, 综合收入达到3,060.9亿元,同比增长17.2%。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成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4)江西省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
江西是全国红色旅游的策源地和热点地区,井冈山、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是全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 2015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次1.21亿人次,综合收入1,089亿元。2017年是我国三个“9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历史背景均涉及江西省,以此为契机,江西省2017年旅游工作会议明确将“办好2017年红色旅游博览会”列入“2017年江西旅游十件大事”。《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再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井冈山精神、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兴国)、上饶、萍乡等地将积极谋划,创新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激活旅游消费市场,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进一步扩大江西省各省市之间、江西省与全国其他省市之间红色旅游的交流、合作,加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融合。
5)井冈山市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
井冈山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261.43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茅坪、砻市、鹅岭共计11个景区, 76处景点。 2016年12月22日,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由清华大学开展的《2016年度江西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井冈山景区在全省重点调查的40个景区中游客满意度排名第一,并保持连续六年获此殊荣。《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针对井冈山景区旅游发展,提出“打造井冈山红色旅游名城”的战略。依托革命摇篮与高山美景相结合的特色资源,以国际化的视野推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重点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山水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带动区域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国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城市。
近年来,井冈山围绕“红色最红、绿色最绿”目标,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理念,将旅游业作为本市经济层面的重点发展对象, 2016年1-11份,实现接待游客1,402.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7%、 13.24%(摘自《井冈山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井冈山设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培训基地。 2016年度,举办红色培训班5,000多期,培训学员29.78万人,同比增长50%以上。井冈山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突出的教育功能,相继获得了“全国十大最热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等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19日,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中宣部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进一步突出井冈山作为红色培训基地的重要地位,促进井冈山实现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3、旅游业发展趋势
(1) 未来十年,全球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直到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一直保持3.8%的年均增幅,2030年全球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8亿。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 6.7%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岗位达3亿个,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进一步确立其在全球经济的重要地位。
(2)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条件改善,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增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自然遗产数量众多,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有50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位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其中:文化遗产34处、自然遗产10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4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完全开发,尤其是中西部众多资源远未向游客揭开神秘的面纱,随着东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西部旅游资源的相继开发和旅游条件的改善,我国将会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吸引力,吸引众多的旅游者。
(3)我国旅游业增长潜力大,对GDP贡献将不断增强
从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化,我国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近十年来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 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及我国地震、冰灾等自然灾害影响,比重下降后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4.99%。虽然我国旅游行业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但是比重值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在中等发达程度以上的国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约10%;以旅游为支柱或主导产业的国家,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则超过20%。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尤其是随着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不断增加,旅游消费预期会得到极大释放,旅游参与者规模将迅速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总收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然而,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其行业本身,实际上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相关行业就业机会。
(4)旅游市场结构升级,逐步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过渡
我国旅游业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正面临一个整体转型问题。目前旅游市场体系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观光型旅游“一枝独秀”,无论是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观光型旅游都占主体地位。未来一段时间,观光旅游仍将会保持第一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我国中等收入家庭阶层的建立及逐步扩大,其对闲暇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将会选择以放松心身、体验生活的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届时,休闲度假旅游将迅速崛起,其旅游体现形式也将多样化,旅游市场结构将逐步完成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过渡。
(二)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1、全球旅游行业竞争格局
世界旅游组织(UNWTO)将世界旅游市场划分为五大区域:即欧洲区、洲区、亚太地区、中东区、非洲区。目前,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分列前3位。近30年来,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值,居世界之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2030年全球旅游展望研究报告》, 201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市场的份额为16%,预计2030年市场份额将上升至30%,超过美洲区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
另外,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与全球大型旅游网站到到网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到2030年,中国游客将占亚洲出境游客总数的40%左右。届时,中国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国内旅游行业竞争格局
由于我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较为分散, 大部分旅游企业均依托相应的旅游景区发展,因此单一企业所占的份额较小,总体上市场化程度较高,并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竞争特点。国内旅游行业影响客源的因素主要是旅游资源、往返旅游区交通便利程度、交通成本、渠道网络等方面。在众多景区中,有的旅游区以自然风光取胜,有的旅游区以历史古迹、 建筑设施、 革命遗址、 民族习俗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其中,国家最高级别的5A级景区,在各类景区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此外,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不仅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情况,还会考虑往返目的地的行程时间、交通舒适程度、交通成本等方面。出行交通方便、舒服、往返旅游目的地时间短、交通花费低的旅游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交通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旅游客源广泛。
笨鸟(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5-2017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7015477号-1- 文化旅游-- 旅游策划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3833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
友情链接:
旅游策划
金佛山旅游策划
峨眉山旅游策划
茅台古镇旅游策划
綦江老瀛山旅游策划
赤水丹霞旅游策划
土城古镇旅游策划
安居古城旅游策划
小三峡旅游策划
白帝城旅游策划
丙安古镇旅游策划
赤水河谷旅游策划
飞龙寨景区规划
云门囤景区规划
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
净心谷景区规划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规划
灵巫洞景区规划
四川百岛湖景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