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集散中心是旅游成为普遍现象后,为更多更好满足游客接待和服务,提升旅游体验,主要是政府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旅游设施,对推动各地旅游发展,提升游客旅游舒适度和便捷度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全域旅游时代的日益清晰,大众旅游、度假旅游、自助旅游快速发展,传统的旅游集散中心也面临着诸多弊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升级换代,适应新的旅游发展趋势。
游集散的新特征
客集散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受游客性质、出行方式、旅游需求、信息条件、支付能力、目的地供给等条件的综合影响,游客集散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
旅游需多样化:随着交通工具的多元和快捷,尤其是私家车的普及,自助游随之兴盛,占总出游的80%,跟团游日益萎缩;以视觉刺激的景区景点游已逐渐不能满足游客求知探秘、休闲度假深度游的需求,流水般的一日游已经不为主流游客喜爱;还有就是以逃离城市困境,暂别工作为目的的回归自然和乡村的放松身心休闲不断受到追捧,无景点游正在成为新的旅游动向,而且势不可挡。
信息获取:在纸媒和官媒时代,普通游客只能获取有限的旅游信息,因信息不对称而被动游览,受限很大,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自媒体的发达,一般的出行信息和目的地接待信息已完全透明化,可以实时获取,并能与旅游供给方实现谈判式互动,信息获取极其精准,大大增强了游客的选择力和选择度。
交通出行随意: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社会,人们出行严重依赖汽车,自驾也因此成为旅游出行的重要方式,并日益强化,同时高铁高速不断延伸成网,在很多重要景区,不但高速有出入口,连高铁也设站,如福建的太姥山站、浙江的雁荡山站,如此游客的交通出行必将极大便利,旅游行为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个性满足常态化:一旅游供给是观光时代的主要特点,但是休闲度假时代,面对新兴旅游群体求新求异的需求,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个性化、定制化,妄图一种产品打天下,即使黄山、故宫、西湖也难以得逞,少有新意的旅游供给必将基本退出舞台,因应小众和中高端群体的个体定制旅游产品的时代正在形成。
传统旅游集散中心的问形下,传统旅游集散中心总体题是游客不买账、政府不撒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位置不够合理,配套缺乏:由于旅游用地旅游发展等多种原因,多数地方的旅游集散中心位于新城区或是远离城区但邻近重要交通廊道的郊区,观光时代问题不大,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这样的选址弊病已不断凸显,即进入性增强,但落地后的各项服务是空白,游客还要费时费力寻找基本的生活服务,这会引发不满,降低利用率,失去集散中心应有的作用。
投资主体单一,运营乏力:改革开放后今
,国旅游绝大多数地方仍然是政府强势主导,传统的旅游集散中心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地方重要的旅游建筑设施,还是政府财政投资建设,并由旅游局(委)或国有旅游集团管理运营,因此集散中心的生存状态不佳,市场化运作基本没有,大多数处在财政管生管养的状态,相当一部分半死不活。
近游客远居民,共享不力:大众旅游和全旅游
段,旅游的设施建设需要考虑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旅游集散中心应是主客共享的旅游服务综合承载平台。那种将游客和本地人割裂的做法已经过时,这也恰恰是现在几乎所有游客集散中心面临的问题,远离居民需求实际上疏忽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服务城市的考虑,也是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功能业态陈旧,内涵不足:全国各地的旅游集散普
是区景点旅游思维下的产物,大多数功能业态集中于咨询、停车、商超、快餐、厕所,辅以景区票务、地域旅游介绍等基本功能,而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休闲购物、特色餐饮、文化展示、免费WIFI等常态旅游供给非常缺乏,未来旅游要求的文化内涵、景观环境、整洁卫生、艺术氛围则很弱,更谈上功能业态的创新,正因此,相当多的地方缺少正规的旅游集散中心,或者借用房舍临时设立,应付而已。
应对互联共享,少有作为:互联网盛行下的共享经济风国
而车时代的休闲度假自助游正需求共享经济的灵活服务,作为对此追捧的的游客而言,显然希望能在旅游集散中心享受到便捷时尚的共享服务,以此降低旅游不便,提升旅游体验。而目前绝大多数的旅游集散中心因种种原因,还多停留上物质层面的建设阶段,对于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共享经济仍难有作为。
面对游服中心,角色尴尬:旅游集散中心是重要的旅游功能空间
代,进出景区的路线是严格固定的,游客没有选择的条件,那么处于固定游线上的旅游集散中心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如今,很多旅游集散中心远离景区景点,自助游客完全没有必要费时费力经过旅游集散中心,再转到自己期待的景区景点,而是直接经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购票游玩,结束随即返程,如此情形下,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和价值何在?
旅游集散中心的全域旅游应对全域旅游时代,旅游集散中心新协调、共享、开放、绿色”五大念
基本要求,以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充分不平衡之间发展的矛盾为目标,着眼大众旅游、度假旅游、自助旅游的发展趋势,结合互联网、共享经济下的主客人群的行为特点,从以下七个方面推动旅游集散中心的革新,把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共建共享的城市旅居休闲综合体。
集散布局体系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很快,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能达到50平方公里,即使中西部小县城,因地形影响,两个方向也可能相距20~30公里,同时游客行为的多选择性,所以单一的旅游集散中心往往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游客行为的需要,因此未来旅游集散中心应与景区景点的游客服务中心有效合作,使之真正发挥副集散中心的作用,并结合区域内的内外交通、文化场所、城市景点、商业空间等实行“一主多副”布局,形成旅游集散体系。
主客共享一体化:全域旅游时代,我们要改变过去忽视本地居民生活休闲的需求,并从、休闲权利、收益权利方面尊重本地人。因此在旅游集散中心除了满足游客信息咨询、景区展示、交通换乘、超市购物、如厕休憩等的服务外,还要结合城市休闲生活,融入主客可以共享的文化、商业、医疗、行政等需要,还可以改善旅游淡季困境,避免集散中心的闲置浪费,同时方便本地人的生活服务和休闲需求,加强游客与本地人的交流,而不能人为制造主客对立,这是全域旅游的应有之义。
功能多元休闲化:旅游集散中心应成为一个地方的城市会客厅、展示台,是不同人群的集聚地
,客观要求成为一个满足游客旅居需求和居民日常生活,功能多元的新生活空间。首先功能空间应有室内服务空间和室外活动空间的区分,既有旅游集散中心对室外活动空间考虑有限;其次功能内容可分为游客服务型、市民休闲型、主客交流型、居游共用型等,尽可能满足不同的行为需求;再次功能时间除了白天使用外,也应积极创新丰富夜晚功能,提高集散中心利用率,最重要是更好满足主客的多元需求,提升城市魅力。此外,要把所有的功能空间、内容、时间当作资源,并设计打造为休闲产品,满足休闲活动的开展,达成有趣好玩,开心快乐的效果。
建设运营市场化:旅游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要求改变过去那种由政府出钱建设和运营,且形同鸡肋
面。在结合城市发展合理选址前提下,让旅游集散中心融入文化交流、商超购物、城市游乐等更多的功能,形成人流集聚,以此为商业价值基础,进行招商实现商业运作,吸引旅游类各类公司和管理机构的入驻。同时现有的“以商养厕”的模式也应是旅游集散中心进行商业化建设运营的有效尝试,可以此为借鉴,从而提高旅游集散中心自创自养能力,推动集散中心真正发挥功能,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帮助政府扮演好真正的旅游主导服务角色,推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设施服务人本化:全域旅游下的旅游集散中心是全人群、全时间的居游服务中心,因此需要在设施的位置量
材、色彩、维护、更新等方面上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第一旅游集散中心位置不能太远,面积无需一味求大,否则利用困难,确实需要较大面积应结合发展分期建设;第二是残障设施一定要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设置,还有老年人、小孩、女性群体的特殊设施也要全面考虑;第三是结合厕所革命,充分考虑旅游厕所的设计建设和细节完善,尤其是第三卫生间的设立和提升,此外还有垃圾桶等卫生设施也要充分考虑;第四要有足够的室外游憩设施,凸显旅游休闲的主要功能,还要人本化设置人的换乘设施和物的快递设施;第五是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建设,这是设施能否发挥人本价值的重中之重,旅游集散中心服务的好坏是其健康运转的关键。
互联互通智慧化:“集散”是旅游集散中心的核心价值,互联网时代“集散”的内涵应超越交通换乘的基本属性,
信息技术支撑下,以手机为主要交互终端,进行多信息接收、自媒体传播、虚拟化体验、大交通对接、大数据采集处理等为一体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的地方旅游智慧中心。这就要求旅游集散中心搞好智慧化建设与服务,一是集散中心的设计建设要充分考虑智慧化设施的布局、安装、运转和升级的需要;二是务必要紧跟游客通过手机获取服务信息、发布旅游感知的需求,实现免费wifi的全覆盖,保证信号使用良好;三是增设虚拟旅游设施和服务,如AR、VR,实现智慧休闲,强化集散中心的游憩功能;四是可考虑把地方旅游大数据中心设在集散中心,实现旅游大数据的系列化采集、处理和发布,推动地方旅游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的总集散。
END
旅游集散中心,因景区创建需要成为标配,但往往流于形式。且位置都有可能较偏。站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我
换观念与思维,站在如何盘活景区闲置资产的基础上,通过趣味化、智能化、服务化、体验化的功能升级,真正让集散中心成为景区新产品—旅游休闲综合体。其实,这也是在回归集散中心应有的原本功能。当然,未来的景区,在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的时候,应尽量规避形式化、边缘化的以往模式。
笨鸟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是一家致力于文旅空间创意产业链一站落地服务运营商。公司以多年累积的丰富经验,针对旅游目的地的际需要,以"提升游客愉悦度"为核心诉求,从文旅策划、风貌改造、环境文创、公共艺术、休憩产品、标识系统、旅游产品运营几个关键点出发,形成一套系统的空间环境创意提升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