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9.04浏览次数:
2.1.4涂鸦艺术表现的工具及方式
因为涂鸦艺术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受到材料的局限相对比较小,因此本文只对文章涉及的材料进行罗列分析,并加以自己在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时的感受和见解。
2.1.4.1喷漆罐和马克笔
典型的Hip-hop涂鸦风格的主要的创作工具就是喷漆罐和马克笔。在涂鸦艺术兴起之初因其廉价,方便,快捷成为涂鸦者们的首选,马克笔通常用来书写自己的签名,大尺寸的标签、典型的视觉风格和漫画风格的涂鸦作品则是由喷漆罐则用来制作的。涂鸦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Hip-hop涂鸦的风格已经发展出很多的不同形式。涂鸦者为了使涂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开始不断摸索创新运用不同颜色的喷漆和不同粗细的喷嘴进行创作。由于Hip-hop涂鸦在发展之初与帮派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宣扬反叛和不合作精神,这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态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收入微不无关系,因此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想要形成一个独特的Tag涂鸦者往往要花几年的时间来提炼,然后重复出现,才能被人们熟知,这就是wild style(野性风格),使用喷灌漆需要创作者事先构思好图形,有熟练的技巧,要迅速作出决定,呈现的图案色彩艳丽,结构大气,视觉冲击力强。与绘制公共场所的壁画不同,壁画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思考的过程,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更符合主题性,两种的创作方式有不一样的精神状态, 但是都属于艺术的形式,壁画使用的是丙烯颜料和油画笔,制作出来的图案可以反复修改,因此出来的图形效果更加规整,而涂鸦更加随性自由,用喷漆罐一般是不假思索一气呵成的,因此图形更加灵动,色彩各家艳丽,视觉冲击力更强。
2.1.4.2纸模
纸模先是从80年代末传入德国,然后是90年代的英国,最后回到美国,像经过一番巡演,之后越来越多的涂鸦者使用纸模。1981 年涂鸦艺术家Blek Le Rat将纸模引入现代涂鸦,是纸模涂鸦的创始人,算是纸模涂鸦之父,纸模是一种很古老的复制图案的技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表现方式,原理是将事先设计好的图案模印在厚纸板上,然后做成涂鸦模板,再用喷漆将图像喷涂在物体表面,并且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手法。曾经在战争中被大量用于复制政治标语和军事符号,当时因为没有喷漆,所以多是用油漆或者颜料填充,在近代也会用于一些公共标识符号的制作。
|
Blek Le Rat纸模涂鸦
纸模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单层的纸模适用于颜色单一,内容简单的涂鸦绘制,而多层的纸模则能创造出图形复杂,颜色层次丰富的涂鸦。不同于Hip-hop涂鸦,纸模涂鸦的优势在于纸模制作的图形漂亮简洁,即使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也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图形的制作,也可以避开警察的干扰,同时可以让一个观众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看到同一个图像,很多人会有疑问,这样做的意义,设想如果一个图像反复的出现在一个,人的视野成为一种潜在的符号,就会不自觉的印在一个人的脑海里,甚至心里,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化作用。
传统图样的纸模,通过设计好的图样,绘制在牛皮纸或硬纸板上,然后用刻刀将图样需要被涂鸦的地方刻出来,形成镂空的纸模图像,最后就可以在你想要涂鸦的地方用彩色的喷漆绘制,仅仅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涂鸦图案喷涂,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纸模会成为流行的原因了。但是却缺乏喷漆那样的随意性,因为纸模是事情设计好的,整个纸模制作的做成重点落在制作纸模上,而优势在于可以重复多次的使用。
2.1.4.3贴纸
贴纸在涂鸦艺术的发展时期因其是对建筑物损坏是最小的一种方式,所以相当流行,但是在现代倡导绿色环保的城市空间的大背景下,现在贴纸已经没有使用的那么频繁,贴纸表现出来的效果就像一幅幅小型海报一样,涂鸦者们将自己的想要表达的意图融汇其中,大部分贴纸的图案是印刷上去的,小部分是手工绘制,与喷涂的涂鸦不同,贴纸的保存时间要短的多,人们可能顺手撕下自己喜爱的涂鸦贴纸用于收藏,在现在贴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和最容易接近的一种方式,包括现在的商店或者手绘工作室都会有贴纸的涂鸦,无论老少中青都能通过贴纸的形式来表达喜好和情绪。
2.1.4.4徒手绘
徒手绘是涂鸦制作中最传统和最普遍的一个,使用的工具没有任何限制,任何表现色彩的工具都可以列为其中,同时也因个人的喜好不同而不同,如炭笔,粉笔或者是油画笔都可以作为工具使用。徒手绘制的时间较长,所以涂鸦者往往会选择在一些比较隐蔽的场所,一来可以避免在西到一半时受到警察的干扰,二来可以绘制出更恢弘大气的涂鸦作品。从事徒手绘制的艺术家也需要一点时间来提炼自己的标志性图像,然后通过反复的练习,利用熟练地技法让图像传播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徒手绘的涂鸦一般绘制在大型建筑物墙面或桥墩等地方,不易被认为破坏且地方较为隐蔽,因此保存的时间也是最长的,而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在公共场合使用这种形式绘制涂鸦,如市区的商业街区、地面、墙面等等。
2.2.1前身
涂鸦艺术作品最为普遍的载体是各类墙体,由此必然会联想到原始壁画在人类史上的影响。在史前时代,城市还没有出現,因此并不存在公共空间这一的概念, 在当时洞穴绘画和象形文字是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方式,当时人们以兽骨和天然的颜料为材料,将图案画在洞穴的石壁上,大多是宗教仪式的象征。
原始涂鸦壁画
从本质意义上讲原始壁画可以视为涂鸦艺术的前身,它和现代涂鸦的相似之处在于,第一:均是通过朴实而简练的绘画方式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想法,内容多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形态:第二:两者内容都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同之处则是现代人们对空间做了区分,现代的涂鸦艺术主要作用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对城市的公共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力,而史前这种涂鸦的雏形并没有这样的影响力和效力。而到了公元79年考古学家对维苏威火山爆发而掩埋的古罗马帝国最繁华的城市庞贝的挖掘发现,该城市充斥的各种各样的抒发情感或传递信息的壁画和文字那些图画和文字,这些图画和文字数量繁多且含义丰富,包含了日常生活的各种小细节,有人们的一些观点和信息,也有抒发情感的表达。如我们现在能考证到的第一个涂鸦,诞生在古埃及小亚细亚西岸的城市以弗所,是一个由心形手印,及一个脚印和数字组合成的图案,在当时是具有宣传价值的。如古罗马人的洞穴墙上出土的涂鸦作品,包括拉丁咒语,巫术用语,示爱宣言,政治口号及经典文学引用等,展示了罗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从这些千年前的墙壁文化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欧洲最早的涂鸦艺术行为的踪迹,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此时的涂鸦大多是与宗教礼仪和人间生活相关,绘制在墙壁,上只是情感的寄托和简单的情感表达,并不具备太多的艺术美感,但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从某种角度也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2.2出现
涂鸦艺术真正的出现还是在:二战以后,各国都蓄势待发发展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一大批的富人,同时不可避免的拥有同比例的穷人,因此在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区(Bronx)这个唯一的一个和美国本土连在一起的街区, 成为黑人,南美人,加勒比海人的聚居地,也是纽约最穷的街区,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区和荒芜的杂草地。富人们在追逐着物质梦想,穷人们同样有自己的梦想,因此这里也聚居着一批地下音乐人, 艺术家,电影人,他们没有钱,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他们天生自由随性,与黑人和拉丁人热情直白的天性不谋而合,他们把城市当作自己的舞台,时刻都能展现真性情的艺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一条艺术宣泄的途径,他们用热情和活力说唱歌舞,用随性自由来涂写画画,没有伪装,直抒胸臆,虽然他们的艺术不够精致,却自然真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滋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形态,涂鸦艺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但从当时的法律角度来说是非法的,因此大多数涂鸦艺术家不得不隐姓埋名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大众,自己却隐藏在背后,也没有像说唱或街舞那样,被纳入主流文化。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为什么涂鸦艺术在开始之初是只能存在于城市的偏僻角落,制作的过程也必须相当隐蔽。这一时期的涂鸦处于地下时期,涂鸦游走在法律和艺术的边缘,标签还是其主要的形式,但是不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罐装的油漆,使得涂鸦变得快捷,色彩更加丰富。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同样希望被人知道,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于是他们开始行动了。他们用喷灌漆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墙上形成一个标签,用这种方式来发出自己内心独立声音,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诞生了,而这时的涂鸦艺术在城市的作用被认为是消极的,负面的,城市的公共空间无法容忍它的存在,这也决定了它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波折的过程。
2.2.3发展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那些许多人们认为是违背传统的一种新AK生艺术形式的发展总是会遭遇各种挫折,例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矫饰主义等等,然而最终因为它们对社会和艺术产生的积极效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长存,而涂鸦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个慢慢蜕变的过程,从它自身独有的个性和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我们不难窥探出它势如破竹的发展趋势。
Taki183涂鸦作品
涂鸦艺术的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在1971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是涂鸦艺术由地下转为地上的重要事件,报道的是笔名为Taki183 的涂鸦者,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他传送传单的街道上,他乘着地铁游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在他行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名字,这篇报道出来后引起了同齡人的极大共鸣,成为成千上万穷人区孩子们的偶像,开始有大波的年轻人效仿他的行为,在火车,地铁和街区上贴上或喷涂自己的个人标签,涂鸦顿时成为一种流行甚至职业。涂鸦人数的增多,也使得他们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可供涂鸦的墙面不够,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大部分领地被占领,该如何是好?
然而这些头脑聪明的年轻人开始把目标瞄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另一块重要地盘——地铁站, 这是涂鸦历史上关键的一步,这一举动把涂鸦艺术推向了辉煌巅峰,而纽约城内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四通八达,如同血脉一般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而且地铁只需要买-张票就可以到这个城市的任何地方,非常的便宜,地铁这样-个流动的载体给涂鸦者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它们在地铁经过的每个城区留下自己的作品,而且他们还以地铁线为界,开展着无形的竞赛,涂鸦从此不再局限于街区,开始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的每个角落,此时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为的涂鸦艺术的天堂,这对涂鸦艺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城市共空间各要素表现出来的对涂鸦艺术的包容性,也促进了涂鸦形式的改变、内容的多样、色彩和表现工具的丰富,成为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发展的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涂鸦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签名,开始大量的使用喷涂油漆,创造出了门类多样的涂鸦形式,涂鸦的尺寸得到改善,变得更大更醒目,谱写了涂鸦艺术的新篇章。
这一时期也是涂鸦艺术真正迈向公众视野历史性的第一步,纽约著名的涂鸦艺术家Hugo Martinez召集了一批涂鸦者成立了涂鸦艺术家联盟,在纽约的激光画廊举行了一次画展,这是涂鸦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的大型活动。这也使得涂鸦者们除了竞争之外,还开始相互学习,学习对手的优势,改进之后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其中比较成功的当属Riff170。
然而城市的公共空间不是涂鸦者们的独有的天堂,是属于所有生活在城市里人们。1970 年后,地铁上的涂鸦让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即政府陷入难题,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系统遭到涂鸦者的严重破坏,不论车箱内外,地铁站都没有一处空白,政府开始大举扑灭涂鸦,花费大量经费进行清理整顿,重新粉刷车厢及车站,让城市的公共空间呈现出规整统一的状态, 这样一来纽约地铁的涂鸦遭遇毁灭性的消失,而这样做并未受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为涂鸦者们提供了新的画卷,不出多时,又被涂鸦者们再次装点完毕,此后也由于政府的财政紧张,放松了对涂鸦的整治,从某种程度导致了1975年后涂鸦的进一步发展。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涂鸦艺术若想长存,不免要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政府打交道,从表现的形式上要符合管理者对城市的发展规划,而不能一味的对立而行。
那么涂鸦艺术的题材在这一时期作用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又发生了何种变化呢?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涂鸦主要特点是涂鸦场所拓展到地铁列车等地,喷漆大量被使用制作大标签和风格涂鸦,形式有较大的发展,出现卡通风格的涂鸦等。1974年前后,出现了一批卡通图案的涂鸦者,这又是涂鸦题材的一次重大变革,而这种涂鸦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的凯斯哈林,哈林的涂鸦像电路板部件一样,图绘出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变态、压抑和迷茫。他喜欢在招贴板上作画,描绘发光的孩童、狂吠的恶狗、漂浮的十字、欲望的性器、金字塔,太空船、同性恋、吸毒者等等,涂鸦作品随意舒展,轻松戏谑,简洁,干脆,迅速,不作任何修改,乍看,上去,很有些儿童画的味道,欠缺理性的逻辑,表达出率真的灵性,强烈的传达了新媒体时代明晰的符号信息,受到城市的主宰者一人的喜爱。
总之,这一时期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发展迅速,视野由地下转到地上,载体由墙面转向地铁,形式和题材也大大拓张,也遭遇毁灭性的破坏,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不断成长和丰腴。
2.2.4成熟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人们审美的发展,涂鸦不断完善和发展,出现了风格的推陈出新,1975 年后成为涂鸦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包容性被发挥到最大,大多数政府对这种艺术形式表示默认或认同,促使涂鸦手法得到完善,风格开始定型。主要形成了Tag(标签),直接涂写自己的名字,这是最初涂鸦的形式,这种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任务就是英国的班克斯,他是当时最著名的涂鸦艺术大师之一,班克斯的涂鸦以风格鲜明、幽默机智征服公众,喜欢在桥面、仓库等不甚洁净的“天然画板”上作画,他认为纸模涂鸦的视觉重复性和
涂鸦大师 班克斯作品
精准的线条质感比单纯的喷漆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纸模涂鸦成为他极具个性的标志,以常人易忽视的角度去观察并捕捉,作品多以现实生活和反战内容为主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时期涂鸦艺术的内容多与现实联系,更多的从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人的视觉和审美的角度考虑,班克斯说,涂鸦的魅力在于让大街小巷表情鲜活,旅途不再枯燥,他建议人们接触涂鸦、创作涂鸦、享受涂鸦乐趣,或许这正是人人都爱班克斯的原因,他的涂鸦创作不仅满足自身的追求,也考虑到了人们的感受,鼓励人们去接受并喜爱这种作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形态。
他的部分作品曾在苏富比纽约拍卖行拍出高价,不过,这位涂鸦大师十分神秘,他把自己称作是“艺术恐怖分子”,他特立独行,只在夜间出没,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模样,连他的经纪人都声称从未见过他本人。2010 年,班克斯作为导演拍摄了一部关于涂鸦的纪录片,名为《礼品店的出口》,地点并未选择在电影院,而是选在了伦敦薯名的车站-滑铁卢车站的地下通道搭建的影院,还告诉观看完电影的人可以在搭建的合法区域自由涂鸦,甚至还送给观众喷漆,在看完电影后一展身手。这也为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合理发展模式,即建立合法的区域以供人们自由发挥。
巴斯奎厄特作品《市侩门》 巴斯奎厄特作品《无题》
涂鸦艺术能够逐渐向着成熟发展,作为涂鸦者也应该有较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技艺。著名的有米歇尔·巴斯奎厄特,他将黑人艺术、儿童画、日记文字、笔记草图等融进涂鸦,其绘画技巧则远超马蒂斯、毕加索、杜布菲等前辈大师,他的涂鸦内容像一个大的拼图, 包含了摩天大楼、王冠、单词和词组、方格和箭头等,这是典型的Wild style (野性风格),是在Throw u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把字母肢解并随意装饰美化,这种风格的涂鸦色彩绚丽,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他能把握住这一切,他具备驾驭这些内容的天赋,在原始风格和洗练的手法、直觉和理性、野性和智慧之间白由穿梭。现在巴斯奎厄特的涂鸦作品销量常年雄踞世界前几名,出现在画廊或者拍卖市场,这又是涂鸦艺术屹立于城市空间的另一舞台。然而对于伦敦的班克西来说,美术馆和画廊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但整个城市就是他的舞台和画板,当你习惯于一出门就 见到他的作品的时候,他的涂鸦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有正规艺术学校出来的肯尼。沙尔夫更多的是走传统思维的创作路子,他采用了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时髦题材,并从过去的艺术传统中吸取养分,这也使他的画风附上了一层神秘的诗意。
这一时期涂鸦的主要特征是风格定型和技术成熟期,出现许多涂鸦大师,还发展了相应的专业知识,有些涂鸦者还专门去艺术学校学习,举办绘画沙龙,开办自己的画室,技术得到完善,也诞生了-批涂鸦的高手。此后的涂鸦艺术开始走进画廊,走向商业化和大众化,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绽放异彩。
2.3涂鸦艺术在中国
2.3.1萌芽
艺术的传播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随着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种 新艺术形式的传播也变得更加的轻松。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艺术的同化和异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自二十世纪涂鸦艺术在美国出现、发展并流行后,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迅速的传播到美洲、欧洲和亚洲。从世界范围看,涂鸦艺术出现在亚洲的时间比较晚,但日本和韩国发展较快,而在中国相对较晚。
涂鸦艺术二十世纪80年代末才传入我国,因此我国的涂鸦的初期阶段无论在构图、色彩、创作风格及方法上都在-定程度上传承了西方国家的特点,应用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也处于摸索阶段。涂鸦的形式上由于涂鸦艺术传入国内之初,真正的涂鸦者不多且技术也不够成熟,大多只是单纯的对国外涂鸦风格和形式的模仿,少有结合本土特色和传统元素的涂鸦出现,以至于在国内关注度和影响力较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出现的频率也不高,在开始人们的也不能够认可和理解这种边缘艺术和亚文化形态的艺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因此在涂鸦作品中相比西方国家出现的反社会和反政府言论要少的多。中国的涂鸦在内容.上大多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和积极向上的方面,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涂鸦多以时尚涂鸦为主;其次随着艺术圈影响力的扩大,作为新潮艺术的涂鸦开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蔓延开来,同时也出现了结合本土特色的涂鸦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并没有明文规定或法律法规来禁止涂鸦的创作,有的涂鸦行为甚至是得到政府和合法组织的支持,尽管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仍然以向上的发展态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环境。
2.3.2发展
20世纪90年代,涂鸦作为HIP-HOP 文化的一部分逐渐被年轻人所接受,开始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如何将欧美涂鸦文化融入中国社会,并且与中国的艺术传统、美学理念共存荣,得到城市管理者的认同和社会大众的喜爱也是涂鸦艺术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著名华裔涂鸦者DALeast作品
在国内,涂鸦最发达的城市是深圳,第二是上海,街头和地铁是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场所之一”。而诞生于街头和地铁的涂鸦是没有被商业包装过的文化形态。虽然涂鸦艺术传入的时间较晚,但随着涂鸦艺术在国内的渗透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的年轻涂鸦者,不乏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最著名的要数有“九龙皇帝”称号的香港涂鸦艺术者曾灶财、著名街头艺术家DALeast和国内著名艺术家张大力。曾氏的涂鸦作品是至今唯一一位香港人获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的作品,创作的形式大多是用毛笔书写的汉字,内容讲述的是自己以及家族的过往事迹以及宣示对九龙的“主权”,带有一定的人文色彩和政治色彩,最开始人们对他的这种行为表示不满,认为是对城市环境的破坏,逐渐这种形式开始被人们接受成为香港九龙标志性的符号,甚至登上大雅之堂。
另一位是29岁新生代的涂鸦艺术家DALeast,他在世界各地创作涂鸦作品,并在国际街头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占有一一席之地,他通常只用黑色喷漆画上寥寥几笔,配上灰色和白色底色,一只只立体效果的巨型动物就得以完美呈现,看似随意,实则经过内心精心的设计,他绘制的动物的结构严谨,造型独特,为了体现了人性中有时呈现的两面性,动物作品具有明显地一分为二的特点,多是在中间部分进行分裂,他的作品不仅宣扬了涂鸦艺术的魅力,也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国内著名艺术家张大力,他的涂鸦作品大
国内涂鸦艺术家张大力涂鸦作品
多数是关于农民的题材,从自诩“民工”用涂鸦的形式来涂鸦自己的侧脸,到关注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从渴望自己被居住的城市记住,到期待整个底层人物命运的改变。张大力也是一位以其《对话》活动介入城市的艺术家。一开始是在北京胡同废墟的墙壁上,他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和隐蔽处喷绘了简单朴实的、匿名的人头像,以此作为对一个处在变化中的无声城市的反驳。人头像往往可以在表上拆迁字样或者处在拆除
过程中的建筑物上看到,看起来就像是抗议和觉醒的声音,又想从这些建筑物中释放出的记忆。同样也有一些涂鸦者以团队的形式活跃在街头艺术里,如成立于2008年“ABS CREW”涂鸦团队,作品多集中在街道和废墟的建筑区,创作力能力相当强;“IDT Crew”涂鸦团队则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团队之一,主要在高楼,悬崖等危险的地方作画,这些出现在城市居民区,商业街区的涂鸦成为对这个地区独特的解读。
古老的洞穴壁画是人类在数万年前的杰作,这种创作方式如今成为了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留在了墙上。从原始蚀刻到如今的街头涂鸦,这些艺术总是与当地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让人们大开眼界!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代涂鸦艺术是否能顺利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东方文化环境——中国对涂鸦艺术的逐渐接受
在中国出现涂鸦艺术团体的时间较晚,这是由于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虽接受了西方艺术形式,但没有引进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及现代美学。直到"85艺术新潮"以后,中国才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现代美学思想,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形式都逐渐变得多元化,个性化。而在这种艺术环境的滋养下,涂鸦艺术得以在中国扎根并逐渐得到发展
青年艺术家的表现自我
"85艺术新潮"为中国艺术注入的在后来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身上得到了体现,这也为涂鸦艺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以青年艺术家为主的新生力量。有许多青年艺术家开始借用涂鸦艺术的创造方法开始进行具有个人特色的,或是对生活环境、或是对潮流文化等等的思考。例如生于1982年的中国涂鸦艺术家齐兴华,他的涂鸦创作在诸多中国青年涂鸦者中具有代表性。
齐兴华从单纯的3D绘画技术中脱离出来,将创作的重屯、转向了内也情怀的表达。他开始关注于那些即将被拆除的老街道,将那些破败的老墙壁作为他涂鸦艺术创作的画布。而这种创作方式使他的作品减少了商业味道,更接近了涂鸦艺术的本质追求。因此,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受关法。而他转变后的作品特点是将北京城内老墙的残破之处或周围易被人忽视的零散物件等作为他涂鸦创作的基础元素,使它们融为一体。本来因时间而破败權色充满了岁月伤感的老街道因为他的创作而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景。而他本人则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即将消失重建的老街道的怀念与热爱。
齐兴华根据残破的墙壁创作的涂鸦作品
美术学院对涂鸦艺术的研究与实践
近些年,涂鸦艺术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主流艺术的关注,尤其是学院开始将它当作一门在国内新兴的艺术形式开始给予研究与展示的机会。在此方面做出极大贡献的是在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以壁画系为主,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涂鸦艺术的展览及创作实践活动。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策划举办了"2016年国际街画艺术展",展览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葡萄牙、法国、巴西等超过7个国家的涂鸦艺术家参加展览,并在现场进行涂鸦创作。将徐鸦艺术带入正规的学院美术馆,在全世界的艺术历史上都极其罕见。因此,这项活动引起了国内外涂鸦艺术界的瞩目,尤其是在中国青年艺术家当中掀起了新一轮的涂鸦艺术热潮。由此可见,在中国,学院及主流艺术已经开始接纳并研究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国际街画艺术展
在世界街画艺术展成果举办之后,中央美术学院又借此机会,趁余热未减。迅速将涂鸦艺术这种创作形式加以利用,融入到公共艺术创作当中,在诸多地区进行创作实验。首先是2016年9月份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在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的民房墙壁上进行设计创作,共在11面墙上绘制了近600平米的壁画,将大水峪村打造成一座涂鸦艺术村。而大水峪村的壁画特色,多采用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形象,例如趣鱼跃龙口、海神出海等等,在有着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加入了诸多现代元素,使它们和谐统一的融为一体,富有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及装饰性等共同特征。此次大水峪村的涂鸦创作怀柔大水峪村本身是"农家院"为特色的旅游度假村。而经过涂鸦艺术的改造之后,更増添了村庄的特色及对游客的吸引力。可见,将涂鸦艺术作为公共艺术与乡村结合,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创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尝试。
大水峪村壁画《北冥有鲲》
大水峪村壁画《海神出海》
大水峪村壁画《海底惊梦》
在大水略村之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又开启了另一项涂鸦艺术与城市环境相结合的项目。他们受到湖南省常德市当地政府的邀请,开启了"常德市穿紫河桥梁美化工程",利用艺术创作方式使穿紫河上的桥梁増添了艺术及文化性。首先,他们将穿紫河上的铁路桥桥壞上设计绘制各种类型的图案,使原本视觉上单调乏味的铁路桥有了鲜艳美丽的色彩化及有丰富内容的绘画。另外,走里桥的十五个桥孔中的壁画创作更别具风味。艺术家在创作中采用了手绘、浮雕等多种形式,并尝试运用了马赛克、彩石、彩色玻璃等多种材料,使画面新颖并富有视觉冲击力。很多绘画在题材及形式上参考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及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达到了与湖南当地文化环境"接地气"的效果。十五个桥洞打造之后类似十五个美术馆展厅一般。绘画在充满了传统与现代文化气息的同时又能与周围建筑环境相结合,极大美化了城市容貌。
常德市穿紫河铁路桥桥墩涂鸦作品
常德市穿紫河铁路桥桥墩涂鸦作品
七里桥侨洞涂鸦作品《筹建文峰》
七里桥侨洞涂鸦作品《沅水莼情》
涂鸦艺术转化为现代生活流行元素
商业要不断满足人民需求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商业产品从形象设计方面也要不断的跟随大众审美变化。从文化背景上,西方以从20世纪开始进入现代美学阶段,大众的审美也随之变化。涂鸦艺术从这一时期产生,第一时间代表了大众的审美取向而这种审美取向又不断的向其它地区扩散。好的商业设计很善于把捏这一审美动向,很快将涂鸦艺术的审美精华吸收进来,作为设计元素来促进消费。
美国著名运动品牌锐步(Reebok)在2014年运用涂鸦艺术家的作品《Crack is Wack》,设计出一款运动球鞋。《Crack is Wack》是哈林在1986年创作的系列涂鸦作品,目的是反对纽约市民滥用毒品。球鞋一经上市便深受广大运动爱好者及青年人的欢迎。涂鸦艺术的审美取向己逐渐被社会各阶层消费人群所接受,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涂鸦艺术在新时代下形成了新的文化——即涂鸦艺术的责任感
徐鸦艺术的魅力之一,就是它对现代生活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有着迅速的反应。由于他的自发性,不受限制的创作时间与地点,以公共街场所为传播平台。所以涂鸦艺术对时下的政治动向、时尚潮流、文化状态等反应是具有时效性的。更因为艺术家本身对生活环境的敏感度,使涂鸦艺术能第一时间将这些讯息转换为创作元素而反应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所被动接受的新的东西及正在逝去的,或值得关法的生活细节。并在一定程度上替观众"发声"。
若将涂鸦艺术对现代生活的反应情况进行细分,可分为下几种类型:第一种为涂鸦艺术对政治环境的反应。如前文所举出的柏林墙涂鸦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涂鸦艺术对政治为民众生活造成影响的反应。柏林墙在成为国家人民自由往来的阻碍同时又讽刺性的成为了涂鸦艺术的"画布",人民的情绪与无声的反抗全然表现在创作之中。而班克斯2007在色列的墙壁上创作的涂鸦作品,内容表现一个小女孩在对一名士兵搜身。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讽刺了军队对于民众的暴力举动。
第二种为涂鸦艺术对自然环境的反应。现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为大幅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大量的绿地消失,人类与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一批涂鸦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的作品呼吁人们对我们所身处的自然环境的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涂鸦艺术家之一就是匈牙利女性艺术家莫斯提卡(Mossitika)。她利用苔薛作为创作的主要材料,在纽约城市各地的墙面上制作出动物或植物等图案。而这些苔薄始终会枯萎,而这也成为了她创作中的一部分,喻示着我们存在的自然环境正在消失,此来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种为涂鸦艺术对时尚潮流的反应。有很多涂鸦艺术家会将出现在其它时下经典形象转化为创作元素。这些形象一部分被涂鸦艺术消化,成为了时代讯息的代言。而同时,一部分艺术家也通过这些经典形象来表现他们对现代消费社会的不满。例如涂鸦艺术家泽夫斯(Zevs)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就是将为诸如"耐克"一类的时尚商标涂抹上颜色,并使颜料自然流满下来,表现出融化效果,以此来表现他对消费市场及品牌的反感。
涂鸦艺术从现代生活的自由意识和文化潮流的涌动中出现,一直保持着与生活环境时而对立时而融合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再由美国向其它国家地区发散,根据不同的环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而在此间,涂鸦艺术唯一不便的内在精神就是对自由,平等以及新潮文化的不断追求。涂鸦艺术的产生、发展以及它所变换多种多样的形式,一举一动都与人们的曰常生活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两者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涂鸦艺术创作的自由性,自发性,并W公共空间为创作及展示区域的特点也是能被世界各地,生活在各阶层人民所接受的主要原因。因此,涂鸦艺术中承载着太多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发展的信息。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将涂鸦艺术当作一口重要的艺术种类,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文化影响。
如今,涂鸦艺术已在我国生根发芽,并深受青年艺术家的喜爱。我们应该把握这一契机,深入研巧涂鸦艺术的发展特性,使之能够根植于我国文化。使我国本土涂鸦艺术家能够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中国现当代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优秀状态!
笨鸟(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5-2017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7015477号-1- 文化旅游-- 旅游策划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3833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
友情链接:
旅游策划
金佛山旅游策划
峨眉山旅游策划
茅台古镇旅游策划
綦江老瀛山旅游策划
赤水丹霞旅游策划
土城古镇旅游策划
安居古城旅游策划
小三峡旅游策划
白帝城旅游策划
丙安古镇旅游策划
赤水河谷旅游策划
飞龙寨景区规划
云门囤景区规划
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
净心谷景区规划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规划
灵巫洞景区规划
四川百岛湖景区规划